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银行控制房贷规模,以及银行控制房贷规模的措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长沙银行受控贷款是什么意思
- 2、央行发出“限贷令”!2021年起,48万亿房贷面临“高压线”
- 3、监管要求大型银行控制房贷规模,对还房贷有何影响?
- 4、个人房贷收紧?“三道红线”叠加,确有大行压缩涉房贷款
- 5、监管机构为何要求大型银行控制房贷规模?
长沙银行受控贷款是什么意思
长沙银行受控贷款的意思是银行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乎档款。银行控制岁败乱房贷是指银行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枯铅等房地产贷款规模,通常是监管机构要求银行控制房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全国房价,减少炒作。
央行发出“限贷令”!2021年起,48万亿房贷面临“高压线”
据央视新闻报道,12月31日下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将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分档设定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所谓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主要指的是中资银行,其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及个人住吵枝房贷款余额占比,应满足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于监管部门确定的上限。
注意,新规分为两个部分: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
两个领域的信贷流向,都不能超过规定的限度,这是楼市将面临的两大“高压线”。
那么,房地产贷款的“上限”在哪里?
具体来说,分为5大档,每档都设置两个上限,分别是房地产贷款上限和个人房贷上限,我们先把新规的内容大概罗列一下,后文再分析规定出台后,对楼市会造成什么影响。
六大国有大行(工农中建、邮政、交通)、国家开发银行为第一档,两个上限分别为40%和32.5%,在5档中最高。
招行、农发银行、浦发、中信、兴业等17家中型银行,为第二档,两个上限分别为27.5%和20%。
第三档是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主要包括城商行、民营银行、大中城市和城区农合机构等,两个上限分别为22.5%和17.5%。
第四档为县域农合机构,两个上限分别为17.5%和12.5%。
最后一档为村镇银行,两个上限分别为12.5%和7.5%。
很明显,我们经常打交道的大型股份银行,条件最宽松,城商行或县城村镇小银行的条件最严。
如此详尽、严格、细致的房地产贷款占比规定,在2020年最后一天发布,紧跟着在2021年第一天就立即实施,没给市场一点缓冲期,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
以前央行当然也对涉房贷款占比有要求,但大都是规定一个模糊的比例,或通过突击检查等方式约束信贷的流向。
比如,2003年银发121号文、2004年银监发46号文、2009年银监发25号文,楼盘必须满足“四证齐全、30%自有资金、开发商具有二级以上资质”才能从银行贷款,这就是所谓的“432”要求。
比如,2015年底,央行推出MPA考核,新增房贷规模及按揭、开发贷占比指标,哪家银行考核不过关,央妈就不给钱了。
央行和升镇敏银保监会认为,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还得继续给银行加码,不能让房地产予取予求,在我们的记忆中,还真没有像这次发正式文件、分档、定上限,让整个市场都感到了一种“压迫感”。
为什么央行、银保监会要对房地产旅缓贷款“放大招”?
答案很简单:房地产贷款占比越来越高,出现了“大而不能倒”的现象,捆绑了整个金融体系。
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8.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季末低0.3个百分点,连续 26个月回落,前三季度增加4.42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7.2%,比上年全年水平低 6.8个百分点。
易纲行长前段时间发过一篇论文,其中提到:房地产与金融资产之间存在对偶关系。
一方面,房地产是居民和企业的重要资产,居民和企业又通过房地产融资构成对银行的负债,银行的金融资产部分对应着居民和企业手中的房地产。
另一方面,房地产作为抵押品的信贷快速扩张,会导致金融风险向银行和地方集中,并容易形成自我强化的机制。
蓝白当时写文章解读过,跟大家举了个例子:A是购房者,B是银行,C是城市,D是房企。
城市C把土地卖给房企D,城市C获得了财政收入。
房企D拿土地向银行B抵押贷款,盖房施工。
购房者A把收入、现金充当首付,向银行B抵押转换成房产,作为家庭最重要的资产构成部分。
因为发放房贷的原因,银行B的资产端不断扩张,居民的房产实际上对应的就是银行的资产。
涨的时候皆大欢喜,C的财政收入会越来越多,A的资产会越来越优质,并且可以再次抵押获得规模更大的融资,银行B的资产也非常 健康 ,很难出现坏账,D的规模不断扩张,加大力度拿地,到处都是千亿级别的房企,一片欢腾景象。
但实质上看,购房者A、房企B、城市C,他们都把风险和杠杆转嫁到了银行B身上,一旦楼市出现流动性危机,无人接盘的城市出现价格坍塌,房产市值缩水,抵押品价值大跌,银行的资产端必然会恶化,坏账、集中兑付就会成批出现。
华泰固收张继强有份统计,2019年,我国香港地区房价收入比高达49.42倍,在全球居首,而我国大陆地区的房价收入比为 29.09倍,也高居全球第二。
对比而言,美国仅为3.5倍、日本为11倍,反映出我国家庭购房负担已显著较重,房价不能再涨了。
要知道,美国和日本可是经历过房地产“硬着陆”的,日本从出台“地价税”后经济一蹶不振,经历了“失去的20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最后需要全世界为之买单才蒙混过关。
对房地产加码调控,刻不容缓。
下面聊聊新规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短期(1-2年)看,影响还真不大。
国盛证券曾整理过有关数据,从房地产贷款合计占比看,在第一档中,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占比为41.72%和50.01%,需要压降1.7%和10%。
第二档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均有超出,分别需要压降6.8%、0.6%、1.2%和7.8%。
第三档中,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青农银行需要压降2.7%、13.3%、10.5%、9.3%、7.7%。
看得出来,因为央行最近几年三令五申压降房地产贷款占比,各家银行超出的比例并不多,像第一档里工行、农行、邮政银行、交行都在“天花板”之下,额度都没用完。
哪怕建行和中行涉房贷款占比超出限制了,接下来只需要控制贷款增速就行,反正信贷总量是一直在增长的。
分母增长,分子不动,就算超出贷款上限10%以,照样能达标。
更何况,各家银行还有过渡期。
涉房贷款占比超出2%的,过渡期两年,占比超出4%的,业务调整过渡期长达4年,绝大部分银行都能平稳落地。
但是,长期(5-10年)看,无论对购房者还是对房地产行业,都极其不利。
关键词只有一个:长效机制。
以前调控,控的是现状,控的是银行存量,措施一箩筐,一阵风过后,丝毫不影响房产作为优质抵押品的“真香”地位,银行、房企、购房者,都甘之若饴。
现在的调控,控的是硬性指标,控的是预期和信贷增量,还想把宝贵的信贷资源像以前那样全部投向房地产,门都没有。
房企的“三道红线”,针对了房地产的贷款需求。
银行的“两大高压线”,针对了金融体系的贷款供给。
一边压制“需求”,另一边控制“供给”,用漫长的时间,渐渐“熨平”房地产行业高速扩张带来的副作用,缓解金融体系对楼市的依赖。
蒋天养有句名言:做大事三个条件,第一银子,第二银子,第三还是银子。
不管开发商资本整合腾挪的手段有多高,购房者突破限购、限贷、限售的本事有多强,没有银行源源不断的“银子”支持,信用扩张的基础没了,说什么都是徒劳。
因此,央行选择2021刚开局的时候发出“限贷令”,更是一种态度上的“宣示”:房地产“去金融化”,我们是认真的。
2020年是房地产过去5年来最难的1年,也可能是未来10年最好的1年。
监管要求大型银行控制房贷规模,对还房贷有何影响?
监管部门要求大型银行控制房贷的规模,这个对还房贷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你再次买房子就有影响了,可能说银行会缩减房子贷款的这个比例,原来你首付20% 30%就可以了,他现在要求你首付40%乃至50%,因为余弊宏房贷放出去太多很容易出现金融问题。
08年的次贷危机,小心大家都听说过的,那次金融危机,西站全球对全球的经济都做什么影响,最早就是因为房地产泡沫。买房子大家都买不起,买不起怎么办呢,房地产商要赚钱,银行也要赚钱,那就推出贷款嘛,你自己支付20%甚至说10%,到最后甚至是0首付,你就可以拥有这个房子的居住权,然后你就一点一点还嘛,等到后来经济崩溃了,大家都还不起了,然后整个市场就全都崩溃了,以至于影响全球。
还房贷主要就是这个利率的问题,利率你可以进行一个调整,现在出了相应的新的政策,你如果你可以选择浮动利率,根据市场的利率水平变化来选择一个合适的,当然这个不是你选择的,你选择的浮动利率他隔一段时间就会变,有可能上升有可能下降,这个你是要考虑好的,除了这个贷款的利率之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受影响的东西,只要你每个月按期还款,这个政策调整对你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房子贷款的规模太大,这不是考的事情,因为贷卜指款的越来越多,到最后就有可能出现大家都还不起的情况,要是一个人两个人还不起,那这对银行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大家都还不起,竖册你把房子都收回去好了,我大不了我不住这个房子了,到时候整个市场的秩序就崩了,大家共同在一个圈子之内遵守那个规则,大家才能玩得下去,就像你们在一块打牌,你们要遵守哪个牌大哪个牌小,但如果有一个人他不遵守规则,把桌子掀了,大家都玩不成。
个人房贷收紧?“三道红线”叠加,确有大行压缩涉房贷款
房企的融资环境日趋收紧。
9月28日,有消息称,数家大行收到通知,监管机构近期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 房地产 贷款规模,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贷款占比降至30%以下。
证券时报记者对此向多位大行人士求证,有大行分行肢正人士称,并未收到相关发文,但近期新增涉房贷款额度确有压缩。亦有华北地区的大行人士称,该行近期压缩了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投放规模,但个人按揭贷款政策并未调整,此轮房地产金融政策的收紧主要针对房企,对个人申请房贷影响不大。
多家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在融资新规影响下,三季度房企发债规模刷新历史记录。大部分房企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市场变化,加快储备资金。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涉房贷款规模占比设置上限,是从金融端降低地产行业负债的举措,与地产企业端“三道红线”降负债形成互补。预计四季度金融监管升级,金融环境趋紧,房企融资高度承压。“中秋十一”双节假期,房企或多采用促销政策,用回款对冲融资端压力。
房企开发贷投放规模收紧 个人按揭影响不大
随着近日监管部门出台房企融资新规,设置“三道红线”控制房企有息债务的增长,这一新政开始逐步在银行机构中得到落实。
东部地区一大行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银行总行通常会按月确定各地方分支行的新增涉房贷款规模。虽然目前没有收到总行或者监管部门明确的控制新增涉房贷款的通知,但从近期总行分配给的新增房贷规模看确实有所压缩。
华北地区一大行人士则对记者表示,该行近期压缩了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投放规模,但个人按揭贷款政策并未调整,此轮房地产金融政策的收紧主要针对房企,对个人申请房贷影响不大。
“一般情况下,如果压缩房地产开发贷款,银行与房企合作 新 楼盘 的个人按揭贷款或会受影响;但如果是 二手房 申请个人按揭贷款,则影响不大。总体看,目前我们的个人按揭贷款规模仍很充足,利率水平、放贷时长等并未出现明显调整。”上述华北地区大行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不过,不同地区、不同银行的情况会略有差异。据21世纪经济报道,由于部分银行信贷额度紧张,在 楼市 销售有所狂暴的情况下,一些银行反而呼吁客户提前偿还按揭贷款。
另有大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该行年初通常会对各省分支行制定综合经营计划,其中包含个人按揭贷款的投放规模目标,由于今年个别城市楼市回暖,某地区分支行仅用半年时间就把全年的个人按揭轿饥腊贷款投放额度用完,使得后续该地区新的个人按揭贷款投放要靠存量移位再贷。
针对监管端收紧银行涉房贷款规模,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认为,银行涉房贷款规模占比设置上限,是从金融端降低地产行业负债的举措,与地产企业端“三道红线”降负债形成互补。在此政策下,预计未来银行体系对于 购房 者贷款资格审查、贷款额度把控及贷款周期均将更加严格,放款周期将继续延长。 而对于媒体报道的多家银行表示新增涉房贷款占比将降至30%以下,他认为,在规模限制下银行涉房贷款额度将主要向首套刚需及合理家庭自住购房需求倾斜。
许小乐也同时指出,在具体政策执行时不同城市银行体系贷款政策将呈现差异化,主流银行贷款额度将向城市基本面较好、市场较稳健的核心一二线城市倾斜,但对于短期市场热度较高引发调控加码如银川、常州、沈阳等城市,购房贷款额度将有所收紧。
实际上,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严格落实房地产金融政策。银保监会近日表示,“房住不炒”政策得到有效贯彻。持续开展30多个重点城市房地产贷款专项检查,压缩对杠杆率过高、财务负担过重房企的过度授信,加大对“首付贷”、消费贷资金流入房市的查处力度,引导银行资金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民生工程和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助推房地产民生属性逐步回归。
三季度房企发债规模超预期 四季度融资规模或下降
受融资新规影响,近期房企债券融资超预期发行。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截至9月24日,下同),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发行307次,融资规模约3247亿元,同比增长14%,三季度发债规模刷新历史记录。
贝壳研究院闭滑高级分析师潘浩指出,从三季度结构来看,8-9月连续两月环比发债规模下降,且降幅逐步扩大,融资监管影响已初步显现。
而从9月中上旬的融资数据看,全国房企境内外融资全面井喷。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9月中上旬,全国房企境内债券发行超过605亿,同比上涨了44%,同时,美元融资也超过60亿美元。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市场传闻房企融资收紧,所以大量房企在井喷融资,过去几个月海外资本市场的动荡,基本封死了内地房企海外融资的可能性,对于部分房企非常重要的海外融资明显减少,少数融资也面临高价的可能性。但随着6月海外疫情的部分缓解和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融资窗口再开,房企大额海外融资再次发布。大部分房企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市场变化,近期加快储备资金。对于杠杆率比较高的企业来说,最近融资压力有所增加。
潘浩也指出,下半年监管部门已多次释放监管升级、金融收紧的信号,三季度作为收紧的过渡期仍保持较高的发债规模,预计四季度增速将会有所下滑。从融资成本来看,与上半年融资利率下降趋势不同,三季度境内、境外外票面利率明显上涨,在融资环境趋紧与房企融资需求居高的环境下,融资低利率窗口期已过,预计四季度融资利率或将保持增长态势。
“8月住建部与央行约谈重点房企后,再次向房企释放“降负债”信号,并下发《试点房地产企业主要经营、财务指标统计监测表》涉及资产负债率等8项指标,其中涵盖之前网传“三条红线”指标项。预计四季度金融监管升级,金融环境趋紧,房企融资高度承压。”潘浩说。
对于融资收紧的影响,标普全球预计,受惠于销售市场的稳定化,多数受评开发商应有能力应对政策收紧。预计银行间市场的再融资额度减少(减至开发商即将到期债券存量的70%-90%)对受评开发商的影响较小。但如果上交所的公司债券发行额度也严格削减,则政策收紧对开发商的冲击会更大。
潘浩表示,四季度融资规模大概率保持环比下降,因此将进一步加大房企销售端压力,房企为冲击年度目标,抢占“中秋十一”双节假期市场,或多采用促销政策,用回款对冲融资端压力。
监管机构为何要求大型银行控制房贷规模?
监管机构要求大型银行控制房贷规模为了强化住房信贷管理,控制好相关贷款风险。
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表示,银行需要防止房地产信贷过度扩张。银行应针对人口老龄化、未来信贷收缩、房地产价格下跌“齐聚头”的可能情形,前瞻性地做好风险监测、压力测试和风险处置,“积谷防饥”,进一步增加拨备和充实资本。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城市房地产市场活跃令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持续扩张。央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加3.63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其中,9月份新增4759亿元,链腊同比多增2055亿元。
“居民闭唤轿住房按揭贷款增长过快,有的地区按揭贷款规模比去年末翻倍,也有地区按揭贷款占新增贷款的90%。”业内人士指出。
扩展资料
预计未来个人房贷会出现明显下降: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记者表示,在当前优质资产难寻的背景下,银行将大量信贷投放到违约率较低的个人住房贷款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需求下降、银行收缩房贷授信规模,预计未来个人房贷会出现明显下降。
“未来,银行会降低对按揭房贷的依赖度。在贷款投向上,银行会青睐大中型国有企业及重点行业的长期贷款。”一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人士告诉记者。
“银行资产组合将进行调整。”曾刚指出,10月份数据显示,实体经济正在探底回升,企业贷款需求提升。优质企业贷款、消费信贷、基础设施建设等,将会成为银行配置的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舜网-【权威解读】监管要求大型银轿肆行控制房贷规模 还房贷有什么影响?
银行控制房贷规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银行控制房贷规模的措施、银行控制房贷规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