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918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以及918事变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日军侵略东北三省,张学良将军为什么不抵抗
- 2、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 3、9.18事变,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 4、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 5、张学良在九一八事件中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 6、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日军侵略东北三省,张学良将军为什么不抵抗
张学良不抵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就是张学良本身性格比较软弱,虽然他一直都在军队中历练,但是他性格中软弱的那面始终没有改变,在中原大战中他避居葫芦岛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
第二点就是当时他错误的估计了形势,他没有想到日本的目标不是小小的一个地方而是整个东北,甚至整个中国。事后张学良对这件事情非常后悔,他以为日本占领一隅,现在没有实力抢回来,等我集结好兵力,回来重整东北,却没有想到根本就没有后来。
第三个原因就是寄希望于国联,张学良希望国联的调节可以阻挡日本人进攻的步伐,毕竟在国际上这是不允许的,但是没有想到,日本根本就不在意国联的公告和行动,当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候,张学良才幡然悔悟,可惜机会已经失去了。
第四就是他自己的私心了,张学良想要保存东北军的实力,但是他忘记了:覆巢之下无完卵。
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不抵抗”是因为日本最希望能够挑起战端,所以不断升级挑衅行为。而张学良一旦与日本开战,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结果只会是丢掉东北的领土和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
而9月22、23日,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也分别发表讲话和告国民书,要求“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希望我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事实上默认了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并退守锦州。
此外,在“不抵抗政策”指导下,张学良和蒋介石都寄希望于国联。但到1931年10月24日,国联作出决议,要求日方撤军,而日本不但不加理会,反而于11月进攻嫩江黑龙江守军。
九一八事变:法西斯第一把侵略战火烧向中国
1931年9月18日,全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也把日本侵略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天晚上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所属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经过长时间密谋和精心策划,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栽赃嫁祸于中国守军。
日军关东军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军队发起猛烈攻击,炮轰沈阳北大营和兵工厂,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张学良
9.18事变,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虽然张学良处死了东北军元老杨宇霆与常阴槐,看上去他的地位更稳固,更是全盘掌控的老大了;而实际上他掌控东北军的能力和威信仍然不够;如果他下令抵抗,很可能会有一些部队根本不听指挥,如果指挥没那么顺手,这就尴尬了。
在之前的中东路事件,已经被打回原形,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不敢再贸然行动。中东路事件,是指1929年中国为收回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
扩展资料:
张学良判断失误,以为日本人只不过是小打小闹。后来也证明九一八事变确实是关东军部分军官的私自行为,也就是所谓的“下克上”,日军高层并没想搞那么大。1991年5月,张学良在纽约回忆起这段历史。就有人提问:“大陆拍摄的电影《西安事变》里演到:蒋介石下手谕,令你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没有这道手谕呢?”
张学良立即回答:“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想以后让国联来主持公道。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有必要说一下关于这个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这个长期困扰中国史学界的问题了。
以前,因为某些原因,国内都是在捧高张学良,贬低蒋介石,一直都说是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得抵抗的。
蒋介石剧照
然而事情终有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天。在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和张学良的对话中,晚年的张学良明确承认这事儿和蒋介石没有任何关系,确确实实是自己下的不准抵抗的命令,这么多年来,蒋介石倒是一直替自己背锅蒙受了这不白之冤了。
说清楚了谁下令不抵抗的问题,我们再来说说张学良为什么选择不抵抗。
其实这事儿的原因,张学良在晚年也曾经说过,根据他的说法,是他错误判断了形式。他以为小日本又是和以往一样,就是想无故挑衅借机生事,让中方先动手从而升级事件。而中国整体国力在当时又确实不如小日本,所以为了息事宁人的他让手下部队尽量忍让,不给小日本升级事件的借口。只是他没想到,小日本这次是撕破脸皮,不顾国际规则了,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准备搞一场大动作,而不是他以为的小摩擦。晚年的张学良对自己当年不抵抗的命令极为痛心,他认为是他的错误判断让东北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就是因为这事儿,张学良到处被人戳脊梁骨,心情长期郁结的张学良对小日本恨得牙痒痒,所以才会在36年不顾个人安危,悍然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抗日。
看到很多答主都说是张学良为人软弱畏葸怯战,我觉得是有点黑化张学良了,他真是这么个软骨头,就不会发动西安事变后还要释放蒋介石,导致自己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倒有一半时间是在软禁之中度过的了。我个人认为张学良自己的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他犯不上在耄耋老年还为自己找借口推脱,不然也不会坦然承认不抵抗的命令确实是出自他口了。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张学良错误判断形势,把小日本蓄谋已久的大动作误判为小摩擦,为了息事宁人,不给小日本升级事件规模的借口,才下令暂不抵抗的。
张学良在九一八事件中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张学良面对日军的进犯下令不得抵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虽然张学良处死了东北军元老杨宇霆与常阴槐,看上去他的地位更稳固,更是全盘掌控的老大了;而实际上他掌控东北军的能力和威信仍然不够;如果他下令抵抗,很可能会有一些部队根本不听指挥。
2,在之前的中东路事件,已经被打回原形,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不敢再贸然行动。中东路事件,是指1929年中国为收回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
3,张学良判断失误,以为日本人只不过是小打小闹。后来也证明九一八事变确实是关东军部分军官的私自行为,也就是所谓的“下克上”,日军高层并没想搞那么大。
1991年5月,张学良在纽约回忆起这段历史。就有人提问:“大陆拍摄的电影《西安事变》里演到:蒋介石下手谕,令你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没有这道手谕呢?”
张学良立即回答:“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想以后让国联来主持公道。
扩展资料: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 ,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张学良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第一种说法:“爱护我的人说不抵抗是南京(蒋公)给我下的命令,其实不是的,我这个人向来不推卸责任,我自己做的事我自己承认,不抵抗是我自己的主意,没有任何人给我下过命令。”
这里的“爱护我的人”所指何人很明显,就是我们的“官方”。(电影《西安事变》里就说,当时张学良收到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手谕。)
第二种说法:张学良说,他是判断失误,他知道日本这是蓄意挑衅,日本要的就是让他反抗,然后才好名正言顺地侵略中国。
张学良当时判断,只要东北军不抵抗,日本就没有理由扩大战争,他不能掉进日本的圈套,所以他选择按兵不动。
关于918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和918事变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