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傣族的泼水节是怎么过的,以及傣族人的泼水节是怎么过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泼水节的习俗
- 2、请问一下傣族的泼水节是怎样的活动呢?
- 3、傣族泼水节是怎样的?
- 4、傣族人过泼水节的过程
泼水节的习俗
泼水节的习俗有傣家人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埋乱日里食用。穿上节日的盛装翩翩起舞、放孔明灯、丢包、放高升、赛龙舟、浴佛等风俗习惯。
泼水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信液橡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泼水节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滑旁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请问一下傣族的泼水节是怎样的活动呢?
傣族的传统节日一共三个: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1、开门节和关门节
这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傣族传统节日。
关门节从七月中旬开始,大约要持续三个月,而开门节时间约在十月中旬。
关门节期间,不嫁娶、不盖房,村寨内不举行大的娱乐活动。三个月后,关门节期满,傣族人就会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了。
开门又被称为“出洼”,节日颂咐森这天,将关门节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节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庙拜佛;第三天,便要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就是集祭祀、集会、百艺、商贸于一体的庙会。
开门节期间,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等。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所以开门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青年们可以在这时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可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
2、泼水节
除了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最有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公历的四月中旬。
泼水节这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简桥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互相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越泼越激烈,鼓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
如果您节日期间来到西双版纳,除了感受欢快的节日气氛,还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野亩的特色竹楼:近似方形的竹楼以数十根粗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茅草排覆盖屋顶。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喷香可口的竹筒饭,欣赏到傣家姑娘美妙绝伦的孔雀舞。
不过,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等。
傣族泼水节是怎样的?
中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清咐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昌物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这万物争春的佳节里,傣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赶大“摆”,举行浴佛和互相泼水祝福。白天城乡各地处处吉祥水花飞舞,笑语连天,一片欢腾,晚上村村寨寨唱傣戏,跳嘎秧舞,放孔明灯,彻夜不眠。大泼三天,小泼七天。
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结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耐正液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傣族人过泼水节的过程
泼水节(Songkran Festival),4月13日至4月16日,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地传统节日。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婆罗门教的1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撵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接着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泼水节,一般为3至4天。第一天,傣茄如语称之为“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称之为“恼日(空日)”,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互相开始泼水了。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 "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 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 祝福,因此其他民族 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 有关傣历新年(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 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 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玛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 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 枯死,人畜遭灾……。 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天英达提诉拉, 拆说人间的灾难。 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层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时,不慎撞在天门之上,一扇 天门倒塌,将他压死在天庭门口。 帕雅晚死后,天王英达提拉开始用计惩处法术高明的捧玛点达拉乍。他变 成一位英俊小伙子,佯装去找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谈情。 七位美丽的妙龄女郎同时爱上了他。姑娘们从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降灾人间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为使人间免除灾难,决心大义灭亲。她们想尽办法探明了父亲的生死秘诀。在捧玛点达拉乍雀哗酩酊大醉之时,剪下他的一束头发,制作一张“弓赛宰”(心弦弓),毅然割下了为非作歹的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抱颤岁启在怀中,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 据说这就是人们在新年期间,相互泼水祝福的来历。 傣历新年佳节,多数在傣历的六月下旬,少数年份在七月初,传统的过节时间, 一般是3天(有时为4天)。第一天称为“麦”相当于阴历的除夕,各户要打 扫卫生,准备过年的食物用品,吃年饭。第二天称为“脑”,是个多余的日子,不计算在旧年内,也不计算在新年内,称为空日,传说这天就是捧玛点达拉乍头颅腐烂之日。 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说就是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日子之王来临。 按照古俗,这天要“赶摆”,放高升,划龙船庆祝新年的来临。傣历新年(泼水节),是西双版纳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节日来临之前,家家要缝新衣,买新伞,备办节日盛装ⅲ每个村寨都要制作高升、礼花、装饰龙舟,开展划船训练,青年人还要排练节目,作歌舞表演。节日来临,要杀猪宰牛做年糕,准备丰盛的顷饭,宴请亲朋朋友。 傣历新年又称泼水节,庆祝活动长达三至七天。第一天叫“网霉”(死的意思)。人们认为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头、不理发、不干活。诸位去赶摆、赛龙船、放高升。第二天叫“网脑”(臭的意思)这天被认为不干净,要沐浴、洗头、理发、更衣、洗佛像和佛塔,晚上举行赶摆,放烟火,放孔明灯,把一年中的疾病、灾难和脏东西统统送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这两天在傣历里,认为是“空日子” 不称在旧年,也不算入新年。第三天是新年元旦,叫“叭网玛”(意为神灵,也是岁首之意)。傣家人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泼水节的高潮。要进行堆沙、赕佛、泼水、放高升、丢包、跳“依拉贺”舞、拜年等活动。解放后,除传统的活动偶,还加有文艺、体育、电影、物资交流等活动,10分热闹。
关于傣族的泼水节是怎么过的和傣族人的泼水节是怎么过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