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巳节怎么过,以及上巳节有怎样的食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三月三的节日习俗
- 2、白族3月3要过怎么的节日?
- 3、上巳节是什么?
- 4、3月3有哪些风俗
三月三的节日习俗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键碰陆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广西“三月三”不仅是歌节,也是壮族祭祖扫墓节。那一天,桂西崇左、百色等市县的壮族同胞各家各户都举行隆重的一年一度祭祖扫墓。所谓扫墓,就是各家、各家族聚集到墓地祭祀祖宗的坟墓。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稿顷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吵祥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
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白族3月3要过怎么的节日?
3月3是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但是不是白族的节日,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同时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三月份白族盛大的节日是三月节。因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左右举行,故名三月节。
白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或街期。因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左右举行,故名。地点碧手在大理古城西苍山中和峰东麓。相传唐永徽年间某年三月十五日观音菩萨为白族制服了危害百姓的魔王,人们感其功德,年年相聚焚香祭祀,进而发展成为贸易集市。如今每逢"三月节",中外客商云集,并举行民间体育活动,规模达百万人次,俨然成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盛会。
台湾农历三月三日称“三月节”或“三日节”,漳州人于今日祀祖祭墓,而清明节不另祭之。
农历三月初三原是玄天上帝生日,台湾此日称唤盯为“古清明”或“三月节”,需祭祀祖先。玄天上帝指北极星而言,古人信仰北极星,认为是统治天界的帝王,所以在台湾信众甚多。
连横《台湾通史》记载:“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漳人谓之三日节,祀祖祭墓。而泉人以清明祭墓谓之尝墓;尝,春祭也。祭以饽饼,治牲醴,挂纸钱,归乃食之。饽饼以面为衣,内裹蔬菜,炸油者谓之春饼。尝墓之礼,富贵家岁一行之,常人则两、三年一行。妇孺归时,各插榕枝于髻,以祓不祥。”
台湾早期移民以漳、泉两地为主。前述两地移民扫墓日期各自不同,漳州人多在三月三日上坟,泉州人则在清明节扫墓。关于日子的岐异,有一种说法是:漳、泉人常因清明节买菜引发纠纷,彼此械斗,所以由官府出面调停,规定漳州人在三日节、泉州人在清明节扫墓。
另一种和慧和说法是:清明节从魏、晋后就被定在阴历三月三日,相传以前,福建省漳州、泉州来台湾的人很多,因意见不合,曾好几次发生械斗,称做“漳泉拼”。漳州人占多数,每次都胜利;泉州人少,死伤很多。因此泉州人对漳州人怨恨入骨,互不相让,甚至互不婚娶,且连祖先扫墓日也不愿同日举行。泉州人就选农历三月三日为扫墓日,漳州人仍以清明节为扫墓日。
又据老一辈的人表示,以前每到扫墓日,大家都争著买猪肉拜祖先,因猪肉太少以致引起械斗,最后只好分开举行。买猪肉不会抢,械斗也就消除。不过时至今日,漳泉人已不那麼严格一定在三月节或清明节扫墓了。
上巳节是什么?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乎尘宴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岁银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时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三月三”节日依旧在壮族、侗族、布依族、瑶族、黎族、畲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流传。
最典型的当属壮族,每年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都会放假两天。从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泼水节活动中,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
扩展资料:
节日习俗
1、汉族
上巳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的一个节日。按通常的说法,汉以前节期在三月上旬的巳日,魏后固定为汉历(农历)三月初三,不一定为巳日。
2、黎族
称三月三为“孚念孚”,节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老人们携带腌好的山味和酿好的糯米酒,来到村中最享众望的老人家里,席地围坐,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3、壮族
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兄竖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月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巳节
3月3有哪些风俗
3月3,古称“上巳日”
三月三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其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给人们带来许多快乐。与少数民族热闹的三月吵羡三相比,我们江南的三月三,毫不特色可言,仅仅只是个吃的节日罢了。然而三月三带给我的却不只是单纯的吃,三月三踏青的快乐,三月三那份地菜情结,三月三的来临总让我兴奋无比。
地菜,是一种绿色的植物,小小巧巧的叶片多贴地而生,学名叫荠菜。幼苗时期很不起眼,不仔细看很难找到她。也许是为了方便人们采挖吧,地菜一般长在堤岸和菜地里。地菜是随了春风春雨来的激搏。春风过处,你会看到嫩嫩的地菜齐刷刷的钻出地面;春雨滋润后,你会发现一大片绿油油的地菜挺起了腰杆,叶片儿托着一粒粒珍珠般的小雨滴,让你感到生机盎然,耳目一新。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地菜即荠菜,在路边或野地裏随处可见,它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著“春升铅拍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在中药裏,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现在还有一个,3月3日 ,全国爱耳日.
关于上巳节怎么过和上巳节有怎样的食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